总部
合作热线400-088-0725

永春微同城

     意向客户:
  • 品牌名称:永春微同城
  • 招商状态:招商中(加微信ljc33833立即抢占此名额
  • 微信账号:vtc444
  • 所在地区:福建-泉州市
  • 分站网址http://weitongcheng.cc
  • 粉丝数量
  • 广告价格
城市介绍

 永春县,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行政区,地处福建省东南部、晋江东溪上游,东邻仙游县,南接南安市、安溪县,西连漳平市,北与德化、大田交界。 永春微同城招商加盟。

永春县辖18镇、4乡,共有27个社区、209个行政村。2015年末,根据计生报表统计,永春县总人口为618250人,共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、3117人,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、小聚居格局。全境呈长带形状,东西长84.7千米,南北宽37.2千米,县人民政府驻地桃城镇衙口街1号。  
2015年,永春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.08亿元,2015年增长9.5%,高于泉州市平均水平0.6个%。
2015年,永春县荣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、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、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茶叶、永春柑桔)标准化生产基地县。 
微信截图_20180523160409.png
行政区划
区划沿革
宋代,全县划为5乡,下统17里。
元代,设置25都。 [7] 
明永乐间(403年~1424年),并为14都。
清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,仍设25都,领以5乡、17里。
雍正十二年(1734年)县升直隶州后,所辖乡、里、都未变,增领德化、大田二县。
民国初期延用清制。民国18年(1929年)4月,全县设立6个自治区。荣义驻一都;武陵驻蓬壶;大同驻五里街;和平驻太平;桃林驻岵山;锦绣驻湖洋。区设区公所。
民国二十五年(1936年)5月,设立4个区署。民国二十六年,调整机构,二千户左右设区署办事处,裁撤部分联保。次年,撤销区署办事处,充实联保。民国二十八年,撤销联保,设乡、镇公所。
民国二十九年六月,全县仍分4区,下设2镇、24乡。
民国三十一年实施新县制,裁撤4个区署,另立宣和区,驻桂洋;整编乡、镇、保、甲,至次年春划为2镇、25乡。下设250保、2675甲。
民国三十二年,缩编为2镇、13乡。次年8月,再缩为2镇、8乡,另有宣和区辖锦桂、玉坑、荣义3乡。
民国三十四年八月,废宣和区,全县调整为2镇、13乡。
民国三十五年,岵山乡改为岵山镇,福鼎乡改为荣义乡。次年,岵山仍改为乡,乡镇数15不变。
1949年6月,永春县人民民主政府在达埔成立,全县划为4区,区下设13乡、2镇。8月23日,永春县解放。同年11月1日,全县调整为6区,乡镇数不变。
1949年8月23日解放,历属泉州专区、晋江专区(地区)、泉州市。
1950年下半年,区人民政府改为区公所,增设第七区、第八区。
1951年,撤销民国时期所置的144保,全县初划为121乡(镇),后扩为129乡、2镇,仍设8区领之。
1952年2月,根据政务院指示和省人民政府《关于缩小区乡行政区划的决定》,全县增设为12个区、162个乡(镇)。这次区划注重人口数,忽视自然条件及经济、历史等基本情况。根据省政府指示,同年9月又调整为141个乡(镇)。
1954年下半年,对区域辽阔、村落分散、不便于交通和开展工作的进行再调整,全县共为12区,下领153乡、5镇。
1955年10月,为贯彻中央“精简机构、紧缩编制、厉行节约”的精神和加强农业合作化的领导,第七区划出桃东、桃溪、环翠、仰贤4乡和第十二区归县 直辖,划德风乡归第八区,余9乡归第九区。全县保留10区。
1956年6月,随着农业合作化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,全县调整为6区,下置73乡、3镇。
1999年,永春县辖15个镇、7个乡。
2000年,撤销苏坑乡,设立苏坑镇;撤销桂洋乡,设立桂洋镇。
2000年,永春县辖17个镇、5个乡。
2001年,撤销仙夹乡,设立仙夹镇。2001年,永春县辖18个镇、4个乡。
2002年9月,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文[2002]261号批复同意永春县横口乡政府驻地迁移:横口乡政府驻地从福中村迁移到云贵村。
2003年末,永春县辖18个镇、4个乡,11个居委会、225个村委会。
2005年,永春县辖18个镇,4个乡,共有27个社区、209个行政村。
微信截图_20180523160355.png
区划详情
截至2017年,永春县辖桃城镇、下洋镇、蓬壶镇、五里街镇、岵山镇、湖洋镇、一都镇、坑仔口镇、玉斗镇、锦斗镇、达埔镇、吾峰镇、石鼓镇、东平镇、东关镇、桂洋镇、苏坑镇、仙夹镇18个镇,横口乡、呈祥乡、介福乡、外山乡4个乡,共有27个社区、209个行政村,政府驻地驻衙口街1号。
人口
人口总数
永春各姓的祖先大多数来自中原,宋朝始有人口记载。明洪武间(1368年—1398年)全县丁口21000多人。至永乐间(1403年—1424年)锐减为6600多人。此后100年间保持在5000至6000左右,明末为7000多人。清乾隆间(1736年—1795年)全县有28000多丁口,道光九年(1829年)激增至297341人。民国23年(1934年)为18万多人。中间起伏较大的有:明洪武到永乐不过40年左右,减少14337口,即下降68%;从万历到清乾隆约150年间,增加20703口,即增长2.84倍;从乾隆到道光九年不足100年,激增近27万人(即使丁口与人口的比例为1∶2,也激增24万人);从清道光九年到民国二十三年共105年,又减少11万多人。总之,从明初至民国期间永春人口数大起大落,是不稳定的,但原因难以查清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永春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。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,一般年增长30—50‰。70年代中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,年增长率一般在10—20‰之间。
2015年末,根据计生报表统计,永春县总人口为618250人,出生人口10681人,出生性别比112.18,出生水平17.41‰,比上一年下降1.17个千分点,死亡人口5728人,死亡率9.34‰,自增人口4953人,自然增长率8.07‰。
民族构成
截至2010年,永春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568205人(含县辖区内居住的户口待定人口)。全县常住人口为452217人,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516781人对比,十年共减少64564人,年平均递减1.33%。全县常住人口中,汉族人口为449386人,占99.37%;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831人,占0.63%。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,各少数民族人口共增加331人,增长1.24%。 
截至2017年,永春县共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、3117人,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、小聚居格局。其中,东关镇南美回族村590人(回族),金城畲族村367人(畲族),吾峰镇吾西村横山角落341人(畲族),坑仔口镇福地村皇古角落126人(畲族),达埔镇新溪村岱山角落92人(畲族),达埔镇汉口村后溪寨角落64人(回族),一都镇黄沙村水尾角落26人(畲族)。2017年3月,东关镇南美回族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。

 
城市导航
 
最新加盟
 
微同城官方名片
  • 微同城加盟总部
  • 总部13969392951
  • 招商部13156433833
  • 加入微同城,让你一夜成名!

鲁ICP备2020045168号-3   © 2008-2020 淄博微同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